一是扎实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加大跟进力度,积极协调推进;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要求推进标准化食堂建设及运动场地改造项目,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强化督查。将项目进展与落实情况纳入对项目学校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按计划完成。
二是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办学机制创新。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采取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帮扶、委托办学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名校、强校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校际、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让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在幼小初三个学段分别成立了四个、五个、四个教学联盟,力求通过城区优质学校带动,在盟内学校开展全方位深入交流合作,形成城乡共建、资源共享、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三是着力实施全面育人。继续实施“托底培优”工程,既要重视优秀学生,对尖子生进行一对一地诊断与精准辅导,同时又要关注中下游学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发现、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1-2项特长,通过学科竞赛激发学生争先创优、勇于突破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普通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获得和领悟有意义的价值体验。重视特殊孩子的教育培养工作,将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将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列入对学校的底线管理,严格考核程序,按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四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实施中德“双元制”第十阶段合作协议,立足中德两国近三十年“双元制”合作成功经验,加快职业教育中德亚三边发展合作中心项目建设。依托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做好对外联合办学,使“双元制”项目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快实施“现代工匠”培养工程,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有效推进实施现代学徒制,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五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积极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继续深化民办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打造具有平度特色的民办教育品牌;深入实施《平度市民办中小学校信誉等级评价办法(试行)》,建立完善民办学校信誉等级评价制度,促进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三级社区教育(市社区教育学院、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教育学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会同公安、消防、市场监管、民政、行政审批等部门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规范培训市场秩序,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六是积极办好各种体育赛事。做好省运会橄榄球预赛及各项赛事的决赛组织工作,各项赛事顺利完成。完成16片笼式足球(多功能健身综合)场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平度市“奥体中心”游泳馆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成全市乡村振兴村庄的健身场地建设和健身器材配备工作,组织大型太极拳展演及万人健步行等活动,努力打造平度体育亮点品牌。